
近年來,市政局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中國瓷都·生態(tài)旅游宜居城市”的戰(zhàn)略要求,以道路、橋梁、公園、廣場、街道、步行街、小區(qū)、雕塑、綠化帶、欄桿等為載體,注重挖掘千年瓷都的陶瓷文化內(nèi)涵,充分利用名人資源、典故傳說等文化遺產(chǎn),把陶瓷歷史文化元素植入現(xiàn)代城市建設中,打造一批自然和人文雙重景觀,讓人民猶如置身于一座展示陶瓷文化的露天博物館,為人們提供追憶歷史、觸摸悠久文化的平臺。

一是建成瓷都廣場,設有陶瓷文化墻、大型瓷雕渡海觀音、陶瓷五行柱等;在鳳池濱溪公園建設陶瓷文化景觀帶,展示上千件陶瓷名家名作。
二是在英山水尾起至瓷都廣場建設陶瓷文化長廊及文化墻,全長約4.7km,由“名揚四海”、“瓷都風采”、“瓷藝歲月”組成,形成一條歷史軸線由古至今,陶瓷技藝由古典到現(xiàn)代的恢宏畫卷。

三是在二實小門口橡皮壩上建設具有陶瓷文化元素的人行景觀橋,橋身采用青花瓷碎片貼面,欄桿設計為花瓶樣式。
四是建設德化浐溪步行休閑街,全長約1.5公里,規(guī)劃建設文化長廊、陶瓷藝術展示區(qū)等,通過古色古鎮(zhèn)、穿斗結構、白墻黛瓦、竹簾木作、灰瓦白墻、陶瓷等當?shù)卦兀蛟煲粭l具備“文化、時尚、個性”的商業(yè)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