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古陶瓷學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故宮博物院研究員王莉英,中國古陶瓷學會副會長、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孫新民,中國陶瓷工業(yè)協(xié)會副秘書長張彩華、原廣東省陶瓷協(xié)會會長陳衡一行來淄博寨里窯、磁村窯遺址進行考察。

淄博中國陶瓷館館長助理、研究員高巖(右2),淄博中國陶瓷館館長辦公室副主任常海波(右3)陪同中國古陶瓷學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故宮博物院研究員王莉英(左2),中國古陶瓷學會副會長、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孫新民(右1),中國陶瓷工業(yè)協(xié)會副秘書長張彩華(左1)、原廣東省陶瓷協(xié)會會長陳衡(左3)在磁村瓷窯遺址合影。
淄博陶瓷生產有一萬年的歷史,新石器時代的“后李文化”及“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 龍山文化”和“岳石文化”遺址星羅棋布。
淄博地區(qū)真正意義的瓷器生產,是從北朝晚期開始的,距今已有1400余年的歷史。1982年6月,從淄博淄川出土了一件胎質堅致,釉色青翠、造型雄偉挺拔、紋飾繁縟精美,堪稱我國早期青瓷器中的藝術珍品“青釉蓮花瓷尊”。經專家考證,這件瓷尊就是淄博寨里窯生產的。
寨里窯是淄博境內所發(fā)現的一處年代最早的古瓷窯址,面積達到4萬平方米。是北方青瓷的一個重要產地。此窯以生產日用瓷器為主,裝飾上見有刻劃或堆貼的蓮瓣紋、人面聯珠紋、瓶刻鱗紋和三角紋等。“青釉蓮花瓷尊”無疑代表了該窯瓷器生產的最高水平。
寨里窯遺址發(fā)現之后,另一處以燒造“色黑如漆”的黑瓷器而著名的古窯場磁村窯隨繼被發(fā)現。經專家論證,磁村窯以碗、盆、缸、盤等產品為主,器形較多,釉色豐富。唐晚期則開始生產動物玩具。唐五代時期開始生產白釉瓷器,并盛行在白釉上點綠彩裝飾,開創(chuàng)了淄博生產彩瓷的先河。
中國古陶瓷學會考察團一行先后到寨里窯、磁村窯遺址進行了實地考察,并在現場收集部分各類瓷片,認真分析探討,并帶走了部分瓷片回去后再作進一步的研究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