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陶和車輪,是人類文明掌握的最早技術。從一萬年前仙人洞誕生的第一件陶器開始,這簡單的器具便融入了人類的生活,從盛水、做磚的日常用途,到欣賞、考究的藝術價值。
黑陶,恰是古老的黃河流域文化的生動代表,與仰韶文化彩陶一樣,構成了中華文化的淵源龍脈。這“土與火的藝術,力與美的尤物”,由無釉、無彩、碳化窯變的古老工藝造就。其黑如漆、亮如鏡的外觀,返璞歸真的氣質表現,讓我們驚嘆于古人的品味和創(chuàng)造力。
但黑陶的陶藝技術,被人遺忘在歷史長河中達四千多年。只有在經過了近代學者60多年的不懈努力后,才終將黑陶的制作工藝完全破譯,使這一遠古的藝術在窯火中浴火重生。并在秉承傳統(tǒng)的使命下,不斷創(chuàng)新,發(fā)揚光大。
這些學者中,劉浩先生是現代黑陶藝術的帶頭人。他將中國黑陶藝術帶出國門,為世界所賞;其作品榮獲多種高級獎項,并被國內外藝術殿堂所收藏;其創(chuàng)作的黑陶既秉承了傳統(tǒng)香火,又融入了現代創(chuàng)新的氣息。
劉浩先生曾說:“‘一山一水一圣人’形容山東是不完全的,應該是‘一山一水一文化一圣人’,其中‘一文化’便是黑陶文化。產生于4500年前的黑陶文化,是人類的啟蒙文化,那時沒有泰山文化,沒有黃河文化,也沒有孔儒文化,正是黑陶文化孕育了泰山文化、黃河文化和魯文化。”
此次,劉浩先生同多名黑陶藝術家組團亮相2011山東陶瓷藝術博覽會,展出的黑陶作品在繼承傳統(tǒng)的基礎上大膽創(chuàng)新,變幻出新的結構形式,廣泛的從不同的方位尋求了新的表現方式,有具象,有抽象,也有三度空間的立體造型。在百余件參展作品中,《龍耳高柄蛋殼杯》、《龍鳳呈祥》等極具代表性的黑陶作品,凝聚著創(chuàng)造者獨特的藝術構思,表現著各自的獨特魅力,襯托著返璞歸真的氣質。在著力弘揚齊魯文化的理念下,本次博覽會展示現代黑陶藝術的高超技藝,給廣大陶瓷愛好者提供了一場視覺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