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文增檔案
陳文增 男,1954年生于河北曲陽,大學文化,1978年參加工作,現為河北省曲陽定瓷有限公司藝術總監(jiān)、高級工藝美術師、全國勞動模范、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陶瓷藝術大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國楹聯學會理事、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兼任中國工藝美術協會副理事長、中國工藝美術學會、中國陶瓷工業(yè)協會常務理事、中國宋代五大名窯展專家委員會委員、中華民族藝術珍品鑒定收藏專家委員會專家委員,首都師范大學、燕山大學、河北大學、河北師范大學等八所大學兼職教授。
陳文增從事定窯研究30余年,為恢復、傳承定窯這一中華民族瑰寶殫精竭慮,歷盡艱難,終于使失傳千年之久的歷史名窯再現人間。他總結出定窯特有的“形、聲、色”風格特點,確立了科學的定窯泥料制備方法及傳統拉坯工藝操作規(guī)程和技術要求,制定了科學的燒成曲線和規(guī)范的燒成制度,發(fā)明了定瓷刻花專用刀具——— 單線刀、雙線刀、組線刀,打破了陶瓷史上關于定瓷雙線紋樣“刻一刀,復一刀”的說法,并形成“刀行形外,以線托形”的經典刻花理論,被香港《大公報》譽為“比宋時有過之而無不及”;制定了定窯“古、新、奇”發(fā)展戰(zhàn)略,形成藝術、仿古、日用、名人作品四大系列、百余品種的定瓷生產規(guī)模;成功申請“定瓷傳統燒制技藝”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自創(chuàng)“瓷、詩、書三聯藝術”入選大世界基尼斯之最;以“光中華之絕技,創(chuàng)定窯之全新”為歷史使命,建立了定瓷生產性保護機制、大師授徒傳承機制和文化型大師創(chuàng)作隊伍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為定瓷的傳承保護打下了堅實的人文基礎。
代表作品有定窯“四海呈祥”云龍雕花瓶、定窯三聯藝術貴妃瓶、定窯“清風峻節(jié)”刻花瓶、定窯蓮紋刻花安泰瓶、定窯梅花口刻花瓶、定窯“六合同春”雕花瓶等,曾獲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金獎、中國工藝美術創(chuàng)新設計大賽金獎、國家知識產權局金獎、世界杰出手工藝品徽章等,被英國珍寶博物館、國家博物館、中國美術館、人民大會堂、中南海紫光閣、國家文物局、國家知識產權局、中國工藝美術館等權威機構收藏。著作《定窯研究》(45萬字)于2003年出版,填補了定窯無理論的歷史空白。中國古陶瓷研究會會長、廈門大學教授葉文程在序言中說:“陳文增《定窯研究》一書的發(fā)行,確如千年時空中一聲晴天霹靂,送來了定窯研究與發(fā)展的新的生機。”2008年,陳文增的第二本著作《定窯陶瓷文化及其造型裝飾藝術研究》由河北大學出版社出版。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楊永善評價說:“《定窯陶瓷文化及其造型裝飾藝術研究》側重在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定窯文化、藝術和技術的研究,作者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陳文增,長期從事定窯瓷器創(chuàng)作設計,在定窯研究方面已取得顯著成績,是一位學者型的工藝美術家。他的研究特點是緊密結合工藝實踐,對于定窯的造型和裝飾藝術有比較全面的、深入的分析研究,在工藝程序、方法以及技藝方面的研究也有獨到之處,為從事陶瓷創(chuàng)作設計和工藝實踐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規(guī)律的總結,應該說其理論總結具有指導實踐的價值。”
在陳文增的帶領下,區(qū)區(qū)四十余人的曲陽定瓷有限公司竟然走出三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兩位國家級大師、兩位省級工藝美術大師、兩位省級專家并享受政府津貼。這一切,與陳文增的人才戰(zhàn)略和打造大師品牌、專家團隊,高揚文化精神、傳承民族工藝的治廠理念分不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