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民國珠山八友享譽陶瓷畫壇以來,中國的陶瓷繪畫藝術經(jīng)歷了幾次大的反復,從繁榮—衰敗—復興—再繁榮,直到今天出現(xiàn)萬卉競芳、群雄爭盛的大好局面,我們不能不感謝幾代藝術家們孜孜不倦的努力,正是由于他們的辛力耕耘,才使中國陶繪藝術逐漸成為繪畫領域中一株引人注目的鮮葩。近十余年來,陶瓷繪畫界涌現(xiàn)出一批卓有才華的藝術家,他們或以繼承傳統(tǒng)為主,或致力于藝術創(chuàng)新,或從繼承傳統(tǒng)入手在傳統(tǒng)的基礎上開創(chuàng)一種新的畫風,使作品達到前人尚未企及的境界,易龍華先生就是這第三類陶瓷藝術家的一位代表人物。
易龍華先生一直是以國畫家和高級工藝美術師、陶瓷工藝大師的多重身份活躍在藝術舞臺上的。他的陶瓷繪畫在汲取中國傳統(tǒng)的精華基礎上又融匯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和魅力。無論是水墨氤氳的山水畫,還是清雅絢爛的花鳥畫,亦或是形神兼?zhèn)涞娜宋锂嫛Ⅴr活生動的動物畫,我們都能從作品中感受到易龍華先生高超的筆墨技法和深厚的藝術功力。這些作品色調(diào)明快雅麗,紅藍白相映成趣。尤其在其塑造人物衣紋和動物的皮毛時,筆法的輕重緩急、點線塊面的運用變化,分水的濃淡韻味,都給人以賞心悅目的視覺效果和審美享受。易龍華先生的陶瓷繪畫藝術是在中國傳統(tǒng)審美理念的指導下,對藝術美和意境美的自覺追求。這就使他的繪畫創(chuàng)作擺脫了平面上單純的自然再現(xiàn),向陶瓷這種具有立體空間性質(zhì)的媒介延伸。我們可以明顯地感受到他的陶瓷畫創(chuàng)作,在運用傳統(tǒng)繪畫藝術語言塑造形象的同時,更注意運用陶瓷繪畫的特點經(jīng)營畫面,使作品的構(gòu)成關系更符合瓷器這樣一個立體的空間造型,為人們營造了一個優(yōu)雅、空明的藝術審美空間。
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藝術理論向來主張“意在筆先”、“氣韻生動”、“筆墨、骨肉、形神”等概念,大文人蘇東坡也曾有“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留意于物”的說法。因此,只有當我們站在中國傳統(tǒng)藝術哲學和美學的層面上來審視易龍華先生的陶瓷畫創(chuàng)作,我們才可能更深層次地理解他那一個皴法、一種點法、一筆描繪、一層濃淡背后的真實思想和情感,才能從國畫藝術和陶瓷藝術自由結(jié)合的角度來理解易龍華陶瓷畫創(chuàng)作的藝術魅力。他的陶瓷繪畫是對傳統(tǒng)國畫藝術和陶瓷藝術的有機結(jié)合,是陶瓷之器與繪畫之美的藝術升華,體現(xiàn)了別致新穎的現(xiàn)代陶瓷藝術精神。
名家瓷的繪制、燒造不可能批量生產(chǎn),一般都是有數(shù)的幾件、幾十件。稀缺性決定了這類瓷器藝術品與生俱來就具有非凡的經(jīng)濟價值。名家陶瓷繪畫藝術這種集藝術性和工藝性于一身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有些是以紙絹為主的平面繪畫所不能比擬的。雖然很多人認為目前藝術品市場上名家所畫的藝術陶瓷行情前景很好,但筆者以為,對于有著幾千年燒制文化的陶瓷藝術而言,這點繁榮還遠遠不夠;蛘呖梢哉f目前的狀況,僅僅是個開始。陶瓷繪畫藝術的市場前景將會更加廣闊。隨著人們藝術鑒賞水平和消費能力的不斷提高,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名家陶瓷繪畫極高的收藏價值和欣賞價值。到那個時候,收藏和把玩這類瓷器就會成為一種時尚、一種品位、一種象征。像易龍華先生這樣具有深厚藝術功底和工藝技藝的藝術家,將來作品的升值空間可能會更大。因此,隨著這類人群數(shù)量的增多,名家陶瓷繪畫藝術將成為藝術收藏品市場中的又一個寵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