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榳華個人身份:上海香港商會理事兼公共事務副會長、香港體育會會長、上海市公共關系協(xié)會副會長、上海利苑金閣餐飲有限公司董事、上海威順康樂體育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等。
人脈網絡:直言有“兩三千個朋友”,,住院時有上百人前來探望,生日party有三四百名朋友來參加
個人財富:目前已超過1000萬元
人脈創(chuàng)富例證:
1、上海香港商會的一位副會長的朋友由于工作調離上海,推薦吳榳華成了香港商會的副會長;
2、2000年,在朋友的介紹下,他擔任了一家外資咨詢公司的高級副總裁。
3、1999年,在朋友的推薦下開始投資房地產。他通過一些朋友內部購買打折房或在開盤前提前購買,最多時手上有十幾套房產。去年,在房地產行業(yè)朋友的建議下陸續(xù)把房產變現,收益頗豐。
4、2004年底,在朋友的推薦下負責一家餐館的全權管理,一個月后,餐館的營業(yè)額明顯增長,僅由他介紹的朋友而產生的營業(yè)額就達到20多萬元。
相關閱讀:打通人際關系的任督二脈 經營人脈4類型,你是哪一種?
第一次聽說吳榳華的時候,就知道他以朋友多而出名。據說每年的生日宴會都會有幾百人來和他共渡良宵。
8月12日,在位于南京西路上的銀發(fā)大廈26樓利苑金閣,記者見到了這位傳說中的“孟嘗君”。戴著細細的黑邊眼睛的吳榳華,衣著簡約,舉手投足間透著利索和活力,一點都看不出是已經47歲的年紀。
和吳榳華見面的時候,記者從他的名片上似乎可以看出他的人脈之廣——上海香港商會理事兼公共事務副會長、香港體育會會長、上海市僑商會會員工作部顧問、滬港經濟雜志高級顧問、上海市公共關系協(xié)會副會長、上海利苑金閣餐飲有限公司董事、上海威順康樂體育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
吳榳華對記者直言,自己有兩三千個朋友,每年都會見面3~4次的有近約1500個,而經常性見面和聯系,有三四百人之多。也就是說,按照1年365天計算,吳榳華每天至少要見12~17人次的朋友。
為了隨時認識更多的朋友,吳榳華隨身都帶著自己的名片。“那天要是出去沒有帶名片,我會渾身不自在。”吳榳華笑著對記者說,“就像自己沒有帶錢出去一樣。”
因為,朋友或者人們通常說的人脈,在吳榳華的事業(yè)中,擔當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在上海打下人脈基礎
吳榳華是1993年來上海的。之前,吳榳華在來上海第一年是擔任一家珠寶公司的總經理,負責在上海籌建業(yè)務,開設零售店。這份工是他香港的朋友推薦過來的。
利用在同一個商廈辦公的便利,吳榳華逐漸認識了他來上海的第一批朋友。這些朋友中,做各種各樣的生意的,其中有很多都是在上海的香港人。在這些香港朋友的介紹下,加入了上海香港商會。后來香港商會的一位副會長的朋友由于工作調離上海,推薦吳榳華成了香港商會的副會長。而利用香港商會這個平臺,吳榳華又認識了一大批在上海工作的香港成功人士。據記者了解,在上海工作的香港人超過幾萬人。
之后不久,吳榳華辭去了珠寶公司的職務,一家美資煙草公司請他擔任上海的首席代表。當時吳榳華手下只有2個人。推廣、調研、制定策略,他都親自參與,把一小塊市場拓展到江蘇、浙江等整個華東地區(qū)。
“在煙草公司做首席代表的這幾年里,是我朋友發(fā)展最多、最快的時候。”吳榳華回憶道。為了擴展市場,公司允許吳榳華報銷每個月和客戶吃飯等交際費用。“那個時候,經常請朋友去吃飯,基本一個月要花費好幾萬元,一年下來一百萬元左右。而且由于是大公司,可以認識到了很多體面的人。這也是一個機會,可以認識很多朋友。”
直到集團被收購,公司將他派駐其他地區(qū),他才猛然發(fā)現,他已經離不開上海了。他的絕大部分朋友都在上海,他覺得離開上海,自己辛苦建立起來的人脈將浪費了。于是,他決定離開煙草公司。2000年,在朋友的介紹下,他擔任了一家外資咨詢公司的高級副總裁,手下有100多號人,但是不到幾個月,他就辭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