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裝載“南海1號”的沉箱隨潛駁船浮出水面。新華社
東方網(wǎng)12月23日消息:“無論從什么角度來看,這都絕對是一個大砝碼,證明早在南宋時期,龍泉窯青瓷就已經(jīng)大批量出口了,而且密度相當(dāng)大。”昨天,沉睡800年南宋古船“南海1號”整體打撈出海后,人們發(fā)現(xiàn)這艘遠洋貿(mào)易商船上,有我省龍泉窯燒制的精美瓷器,得知這一消息后,杭州文物保護管理所所長杜正賢顯得異常興奮。
龍泉古窯瓷珍藏古船800年
昨天本報“中國深讀”版的報道中提到:古船上的總價值估計超過3000億美元,主要是圍繞“南海1號”上面載有的貨物,特別是瓷器的價值來估計的。那么,“南海1號
”究竟承載了什么貨物?數(shù)量又有多少?目前,已初步打撈出金、銀、鐵、瓷類器物6000多件。根據(jù)探測估計,整船文物有6-8萬件,足以“武裝”一個省級博物館。在現(xiàn)已出水的數(shù)千件完整瓷器中,匯集了龍泉窯等宋代著名窯口的陶瓷精品,品種超過30種,多數(shù)可定為國家一級、二級文物。
昨天,在中央電視臺現(xiàn)場直播的電視鏡頭追隨下,歷時近3個小時,南宋古船“南海1號”從廣東陽江下川島附近海域成功出水。古船的重見天日,讓人驚喜不已。
更讓我省考古工作者振奮的是,出自麗水龍泉的古窯瓷,與其他文物一起,珍藏在這條沉睡800年的古船里。而且,專家還發(fā)現(xiàn),龍泉古窯瓷器碎片,分布于該沉船方圓一公里范圍內(nèi)。
青瓷從哪邊的海路過仍是謎
消息迅速從廣東傳到我省。杭州文物保護管理所所長杜正賢表示:這證明早在南宋,龍泉窯瓷已大批量出口了。宋代是我國瓷器外銷最鼎盛的時期,除了龍泉這個中心,麗水、永嘉這些地方,也都分布著許多窯址群。當(dāng)年,這些瓷器可能就是從甌江運到溫州,再由溫州港口出發(fā),沿著‘南海一號’這條路線,運往世界各地的。
“南海1號”上的瓷器,再次證明了當(dāng)時龍泉窯瓷貿(mào)易的興盛,同時也為我們接下來的考古研究,提出了新問題。那些青瓷到底是哪個窯址生產(chǎn)的?從哪邊的海路過,又分別被賣到哪些城市?這些都是很有意思的探索點。”
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說,“南海1號”的出現(xiàn),為中國水下考古事業(yè)提供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機遇和平臺。中國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對“南海1號”進行打撈、保護和發(fā)掘,包括對古船、瓷器和一系列出水文物的保護。很多學(xué)科的專家都參與了研究和實踐,為今后的水下考古積累了很多寶貴的經(jīng)驗。
●相關(guān)新聞
“南海1號”昨整體出水
經(jīng)過兩次試探性出水后,昨日11時30分左右,“南海1號”整體浮出水面。
沉箱初露水面,瓷片卷在泥沙中
昨天9時19分,裝有古船的橙色鋼制沉箱浮出水面2米,被6根如定海神針般的紅色定位樁死死卡在全潛駁船“重任1601號”上。“南海1號”橙色沉箱在海底半年以來已經(jīng)變成棕色,沉箱頂部有些泥沙和貝殼,還有夾雜在泥沙和沉船凝結(jié)物中的碎瓷片,一個直徑約40厘米的花白相間類似碗底的瓷片在黃泥沙中分外醒目。
露出水面的“南海1號”棕色沉箱比一個籃球場還要大。沉箱表面有很多海水和泥沙,沉箱底部清晰可見36根底梁。出水過程古沉船完好無損。
謎團:“南海1號”始發(fā)港在廣州?
對于始發(fā)港在那里,爭論較激烈。一些專家認為,在沉船上打撈出金銀器、錫器和陶瓷器等文物,而出水的瓷器是中國福建、浙江、江西等地生產(chǎn)的,因此始發(fā)港在泉州等地。
而另一些專家則提出不同觀點,他們認為,在2001年至今,考古人員僅從其外圍及其中一個船艙,已經(jīng)打撈出金、銅、鐵、瓷類等器物5000多件以及古銅錢1萬多枚!估計“南海1號”整船文物可能達到6萬至8萬件。如此多的文物只能集中在同一個地方采購,而在宋代初年,廣州是全國各地瓷器集散地,“南海1號”可能從廣州一次性采購全部瓷器,集中上船的,因而始發(fā)港應(yīng)該在廣州。另一種說法是,“南海1號”沿途采購,在泉州、廣州、佛山、陽江等地采購貨物后,在陽江而沉沒的。
對此,中山大學(xué)歷史系教授曹家齊有自己的觀點:當(dāng)時對于出海到國外的商船,其始發(fā)港宋朝政府都有一定的規(guī)定,不能想到哪個國家就到哪個國家去,規(guī)定必須從政府指定的港口出發(fā)。一般情況下,發(fā)往日本和高麗的商船,要從明州或杭州出發(fā),假如發(fā)往南方或西南諸國的商船,一般要從廣州出發(fā),南宋以后,基本上沿用這個制度,假如從這種情形來看,南海一號假如是南宋商船,很有可能是從廣州出發(fā)的。即便是從泉州出發(fā),也應(yīng)該先從泉州,再航海到廣州,辦理出國手續(xù)。